誦經|是功課,更是佈施
在希夷門,誦經是門生的日常。
透過大家的分享,來看看希夷門門生的經驗。
一般人在念完經後,會直接迴向給某位親友,或是冤親債主。
但是在希夷門,我們不這麼做。我們會很恭敬地稟告祖師:「此經功德,請祖師作主。」
為什麼呢? 因為我們並不知道,究竟誰最需要這份經施的功德。
下次當你坐下來誦經時,不妨想一想:這不只是你單純的念完一本經,也是你將善心送往無限遠方的時刻。
你也許不知道它會照亮誰,但你可以確信,這份光,終會照進最需要的地方。
門生M分享他念經的過程,他提到剛開始接觸是透過爸爸分享《金剛經》的故事,後來才慢慢接觸《玉皇真經》、《普門品》、《清靜經》等小本經書。念經的過程就像在讀書,雖然一開始感覺有點壓力,但隨著深入閱讀,心裡開始有了感觸,也更願意去查資料或請教爸爸。
門生發現靜坐與念經可以互相結合,幫助他在生活中修心養性。靜坐時難免會胡思亂想,但《金剛經》提醒門生要放下罣礙以及貪嗔痴,讓他在靜坐中更能安定心神。這樣的練習也讓門生在生活中更能面對羞恥、煩惱等各種情緒,並學會放下執著。
先保護自己,再做經施
既然誦經是一種佈施,但做經施前,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先做,就是保護好自己。
因為在我們念經的時候,不只是自己在聽,很多無形眾生也會靠過來聽經。 他們或許是被經文的力量吸引,或是想要分到一點功德。多數時候,他們沒有惡意,不會真的來傷害我們。但陰陽有別、磁場不同,他們的靠近,有時會讓我們的身體和精神出現一些反應。
所以,在開始誦經之前,我們一定要先「保護好自己」。做法不難,但很關鍵。
第一步,先把淨香點好。
第二步,稟告祖師:「請祖師作主。」
門生Zhuang就分享他以前在不懂得保護自己之下,念地藏經的經歷,這段過程讓她深刻體會到「念經前的保護」有多麼重要。起因是門生身體狀況不好去看中醫。中醫師告訴她:「你不需要吃藥,回家念《地藏經》三個月再回來看看。」門生就聽從建議,回家開始念經。三個月過去了,但發現身體並沒有明顯改善。後來經朋友介紹來到希夷門,才知道「念經前保護自己」這個觀念。在希夷門念經,環境有設保護結界,也會點上淨香,讓門生感到安心。這讓門生體會到,念《地藏經》尤其需要謹慎,因為它容易引來無形干擾。如果沒有做好保護,反而可能對身體或心靈造成影響。
念經不只是我們在聽,許多無形眾生也會靠近聽經。因此,在誦經之前,一定要先保護好自己。
這就像穿好救生衣再下水游泳,請先確保自己的安全,才有力氣去救人。保護自己不是自私,而是為了更長久、更穩定地幫助眾生。當我們的狀態穩定、心念清靜,誦經的力量才能完整送達,不被雜念稀釋,也不受外在干擾破壞。
真正的佈施是不挑人、不求回報。我們不必去選擇功德的對象,也不必計較功德是否會回到自己身上。因為當我們誠心誦經,功德自然會流向最需要的地方。因為道場的氣場穩定,而且有祖師的護持,會讓你覺得更安定、更有力量。記得先照顧好自己,再去幫助別人。
念經時念出聲,才能心口合一
有些門生會問:「經文一定要唸出聲嗎?我默念或用眼睛看可以嗎?」
如果可以,唸經時小聲唸出聲音來,讓心口合一,效果會更好。
不過對於不識字的門生來說,我們一樣可以用手指一個字一個字點著走,眼睛一字一字看過去。這樣的用心,其實祖師都看得見。
所以無論你念不念出聲音,只要你願意走進經文裡,那就是一份功德、一份修行的開始。
剛開始唸經的時候,很多人會覺得心很亂、坐不住,念沒幾句就想到別的事。這都很正常,只要你願意每天一點一滴地練習,總有一天會發現,自己在唸經時慢慢進入一種很穩、很專注的狀態:眼裡只有經文,心裡也只有經文,那一刻,好像所有的雜念都停了下來,世界也變得安靜。
大家常問:「如果我不認得經文的字,念錯了會不會有影響?」今天我想分享一個古老而深刻的故事,來回答這個問題。
有一位不識字的老婦人,誠心誦念六字大明咒:「唵( ōng)嘛(mā)呢(nī)叭(bēi)咪(mēi)吽(hōng ) 」。但她不認得「吽」這個字,把它念成「牛」,於是就變成了「唵嘛呢叭咪牛」。她念了幾十年,雖然字念錯了,但她非常專心、非常有誠意。結果,她住的房子竟然會發光。
有一天,一位法師經過她家,看到房子發光,以為裡面住著得道高僧。進去一看,竟是一位老婦人念著「唵嘛呢叭咪牛」。
法師好心地糾正她:「這個字應該念 hōng,不是 牛。」老婦人聽了之後心裡產生了罣礙,擔心自己修行多年是否都白費了。她開始小心翼翼地念,深怕再念錯。結果,法師離開後,發現房子的光消失了。他回頭告訴老婦人:「我記錯了,你就繼續念你原本的咒語吧。」老婦人高興地恢復原本的誦念方式,房子又再次發光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誦經與持咒的力量,不在於字句是否完全正確,而在於那份「誠心」與「專注」。
咒語本身是梵音,後來才被翻譯成藏語、漢語,甚至各地方言。像《大悲咒》,有些人用國語念,有些長輩用台語念,但這並不影響咒語的功德與力量。
誦經不是比誰念得標準,而是比誰念得真誠。只要我們心念清淨、誠意十足,即使念錯字,經文的力量依然會流動,依然能利益眾生。